《地球最后的夜晚》60 分钟长镜头详解

查看全文
吸附能力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2、手持云台在安装到飞机上时,飞机是否出现掉高和飘移现象。如造成画面位移,就无法实现从手持到飞行画面的稳定过渡。 3、节点测试。这其实是整个拍摄中的技术难点,如手持转到飞机再转手持无法实现平稳过渡,就无法实现画面的稳定过渡,因为这是无特效的一镜到底。 在第一次进组测试中,摄影指导姚宏易和摄影李优两位老师亲自穿着铁臂来进行飞行接力节点测试。 因飞机悬停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手持摄影师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将手持设备安全地吸放在飞机上,所以飞手与摄影师之间必须要有非常默契的沟通,才能确保在这个节点上画面的稳定与连贯。在车拍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车载黑臂,把电子快拆模块安装在黑臂上,并设置了一个可以随时切换开放模式的电源开关。 为了确保在车子大幅度颠簸之下手持设备依然能安全,在现场测试时,在云台上吊载实际拍摄时的重量,把电子快拆模块安装在黑臂上,以实拍的三倍速度做安全性测试,以保证在正式拍摄时器材的安全。但因为国内电子快拆模块产品性能不稳定性,在实际极限测试过程中出现过掉落情况,最后更换成进口零件加大功率解决。 长镜头中的航拍接力如何实现​ 长镜头主要分三个节点接力完成。第一个接力节点是从手持到车载车载再到手持,简单来说,拍摄点为:A(起点,手持,山上)→ B(车载,山上)→C(手持,山上)→D(索道,山上)。这一节点拍摄工作主要由摄影师邢然老师完成。在 A 起点,他手持 17.8 公斤全负载云台设备进行地面拍摄,最开始使用黑臂安装云台,后因为车载模式下不能像手持一样调节云台方向,邢老师选择了全程手持坐在沙滩车后斗拍 2 分多钟的山路车载,因为这样他控制起来更主观,就是每次都问还能不能再减轻一点,车甩起来有点顶不住,车拍完了再下车继续手持拍摄。 因为在山区拍摄,地形复杂,邢老师坐在沙滩车上,实现从 A-B 点的快速位移,同时手持云台设备进行移动拍摄。从手持转车载转手持这一系列复杂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既要保证自身稳定,同时要保证画面流畅,这既考验了技术,又考验了力量。 手持转索道拍摄部分,因为云台挂在索道上,镜头会自由运动,所以航拍云台手在山下遥控镜头,云台一上索道山下的云台手就接管画面。确保整个画面在节点转接平稳过渡。云台上了索道之后到下索道之前,也就是 D 点到 E 点的拍摄,云台镜头的控制权已经转移到志翔航拍摄影师手中。 第二个接力节点是从索道到手持再到航拍,分别为 D(索道,山下)→E(手持,山下)→F(航拍,山下)。下索道之后到上飞机之前,主要由法国摄影师 David 手持跟拍